輔仁幼兒園部落格~歡迎參觀~
位於苗栗竹南~一所誠懇、務實的幼兒園~輔仁座落在竹南鎮的文教區,是一個鬧中取靜的好所在。旁邊緊鄰博愛公園、竹南國小;附近有大片的農園、安全的社區街道可供孩子散步、觀察與探索;距離鎮立圖書館、美術館、竹南高中路程只要5分鐘,社區資源相當豐富。非常感恩,我們不僅隨時可以接觸大自然,也擁有充分的社區資源可資利用。
 夏莉法.奧本海默(地球上的天堂作者)來台一週上課筆記~12篇~
 輔仁美珠園長紀錄整理-10
    
創造性遊戲的定義 
       
前額葉是甚麼? 

      這幾天我們已經接收到很多訊息,今天來到前額葉(前額葉在額頭的後方~松果體、在某宗教稱作可以開天眼的部位,老師說又稱~天使區域)。

 

      藝術、故事活動,如何幫助大腦部位的發展,對於孩子來說這些活動是可以"想像自我"的工具,以建築的基地來比喻,藝術、故事就像磚塊,孩子在遊戲中把它堆疊。前額葉幫助將低階腦發展到高階,腦部有高階發展組織,稱作"前額葉",讓腦部連結到很高的層次。那個部位可以經驗最高品質的經驗,以發展出慷慨、良善,並且具有想像力,送出良善,透過這個新哺乳類腦(專職處理情感的腦),可以跟別人互動與連結。

 

     透過前額葉可以對沒有見過面的人表達關懷,前額葉也幫助我們感受是與全宇宙世界融合為一的。曲線圖帶著人類對靈性世界的想望,事實也如此,透過它可以感覺"靈性"真實存在於身體內。前額葉幫助孩子意識到,自己是來管理這個世界,而不是優於其他物種。

 

     懷胎時,胎兒是先發展古時腦,出生到九個月大時前額葉才開始有意識。嬰兒9~12個月大時前額葉急速發展,非常仰賴照顧者的關注,一直到6.7歲時再次進展,13.14歲,20.21歲也是,每七年一循環,每七年就往下一階段進一步發展。照顧者需要時時處在當下,傾聽、溫柔引導孩子,注意到孩子的平衡,在遊戲中,讓孩子自發性地遊戲,一方面讓孩子保持自由度,一方面引導孩子發展前額葉。自由遊戲在此時就像一股力量、河流,老師就是那位協助建造河堤的人,引導孩子,引領孩子的遊戲發展到一個正確的方向。

 

    老師舉個實際的例子,當一些孩子結伴開始搭建房子,5分鐘後有人想加入,但是被拒絕,這時老師就會適當介入,注意到遊戲中的平衡,可以問問看~搭造房子的那群孩子他們想怎麼玩?幫助他們解釋給"被排斥的孩子"了解,若是這個孩子真的還不懂得跟人家合作,可能不適合加入,就邀請他來當老師的助手,把他帶到身邊,以自己的心魂節奏來感化他。老師小心翼翼地幫助孩子其實是一種榜樣,讓孩子的前額葉學習到好的行為品質。此過程也能讓孩子了解到,唯有人人快樂,自己才會有平靜。

 

     華德福教育幫助孩子進入高層次發展,發展更高層的自我,因此,當老師的鄰居對其教法產生疑問時,老師會跟她們說~這樣是在培養未來的領導者。因為在這樣穩固的教育基礎下,大腦各部位,尤其是前額葉將會得到最好的發展,可以達到世界大同的境界。照顧者在晚上睡覺前、起床前要提醒自己~溫柔的引導孩子遊戲,這些高品質的對待,在社會上將會有很深遠的影響。

 

    哪些不是創造性的遊戲?

 

     華德福教育說明了遊戲是孩子的中心,尤其是在幼稚園階段。為了下定義我們就先找出~到底什麼不是創造性遊戲。遊戲的發展已經被現在的科技介入,遊戲也變得很多樣化,特別是商業廣告將孩子的遊戲引導到不同的方向去。上次同學的問題有談到,很多透過電視或是電影,使得一些企業創造了一系列的玩具和玩偶讓孩子來遊戲,但這樣的遊戲並不是自由遊戲。因為這些根據電影電視製作的玩偶,因為角色是固定的,所以很難有創造性。另外有些標榜互動的遊戲,例如,電視遊戲機、Wii...等等,雖然遊戲者也可以去控制或塑造某些角色,這些也都不是創造性的,因為它沒有提供感知能力,也沒有提供足夠的肢體活動,所以不是全腦的遊戲。雖然遊戲者可以做選擇,但也是有限的,不是真的可以照自己的需求來創造。

 

     所謂創造性遊戲也不包括:有規則式的運動項目,因為,如果運動項目沒有辦法給予自由發揮的空間,它的規則被設定下來,這樣孩子很難有創造性。另一觀點,不同的運動項目都是在訓練身體不同的部位、和不同的肌肉群,而這些肌肉群的運動正好影響大腦不同部位的發展。不僅過分使用身體也會讓大腦發展耗損,而自由的遊戲是全身都在動,是最自然促進腦部發展的方法。其實還有很多都不是創造性遊戲。(待續) 

1610005_718305174899371_7022610755356916202_n  1959797_692090114187544_1961423303_n  10155582_718306431565912_2120100854441423980_n  10299522_718305061566049_5870634903876124482_n  10590442_766142190115669_2146530324343760797_n    

1098476_692090520854170_428331352_n  1384100_692090270854195_757574438_n  

 


輔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創造性遊戲的定義 
這一篇是夏莉法老師推薦的,可以提供老師或家長,時時用來評估自己是否達到華德福教育的本質~ 

     華德福的早期教育有“大綱”嗎?那些特別的活動----譬如線偶戲、濕潤水彩畫等是華德福教育課程所要求的嗎?一些特定的材料和室內佈置----譬如彩繪的色彩柔和的牆壁、手工製作的玩具、各種天然的材料和蜂蠟彩筆等,是否就是華德福設置的本質因素呢?是什麼使華德福的早期教育成為名符其實的“華德福教育”呢?魯道夫•史坦納博士在多個場合曾經闡述過教育和兒童早期教育的本質,他的論述清晰地展現了他所認為的基本:“從本質上來講,對任何階段而言,沒有任何一種教育能與自我教育相比,這一理論已在人智學裡被深刻地認可,它是指通過對周而復始的人世生活的進行精神探索所獲得有意識的知識。

1017358_822561141089283_2423965767304430517_n

10172617_811365758890925_5470102587079247305_n  

 

      所有教育都是自我的教育。作為教師,我們能做的僅僅是為兒童的自我教育提供一個環境,我們要給予兒童的最好的環境是:以我們自身作為橋樑,使兒童能遵循各自的命運來進行自我教育,這是教師對待兒童應有的態度,而這種態度只能通過對這一事實的不斷成長的意識培養而來。”(魯道夫•史坦納《兒童不斷變化的意識》)因此,兒童早期教育的本質因素實際上是教育者本身,她塑造和影響著兒童的環境,她不僅是通過各種佈置、活動以及一天的節奏來,最重要的是教師個人的特質以及她與外界的關係,包括她與兒童、幼兒園裡的其他成人、家長和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以及自然界的各種生命活動之間的聯繫。

 

      這些特質,包括外在和內在的態度和表現,滲透在兒童早期教育的設置之中並深刻地影響著兒童,而她們是通過模仿過程來吸收這一切的。這些童年經歷的後果會在兒童成長的後期通過其身體素質、行為傾向以及對待生活中的機遇和挑戰的態度上表現出來。由此可見,兒童早期教育是要求著成年人具有一個持續的自我教育過程,如果我們再次問到:是什麼使華德福課程成為名符其實的“華德福”呢?或許我們不應過多地從特別的活動、節律、材料或者是室內裝飾中去尋找答案,而應該更多地傾向於通過這些外部的因素把教師的內在的特質、態度、能力和意圖和諧地表現出來,這一切將在目前和今後對兒童的成長產生健康的影響。對於我們這些承諾在華德福早期教育道路上的人,不論是教師還是指導者,也許應該積極地提問:這些有利於兒童成長的本質特性是如何存在於我們的班級中,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及我們的內在練習當中的呢?

 

      魯道夫•史坦納多次提到過的有利於兒童早期教育的本質經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愛與溫暖2、對環境的關注與對感覺的培養;3、具有創造性與藝術性的體驗;4、值得兒童模仿的有意義的成年人行為;5、自由的、充滿想像力的玩耍;6、對童年的成長力的保護;7、感恩、敬畏與好奇心;8、快樂、幽默和幸福;9、成年人是在內在發展的道路上。下面我們將簡要地描述這些品質和相關的問題,以此激發我們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對話。 

 

     1. 愛與溫暖~

    充滿愛和溫暖的氛圍,周圍都是一些可以模仿的好榜樣,這就是適合兒童成長的環境。 (魯道夫•史坦納《兒童的教育》)愛和溫暖,對與早期教育來說,比任何課程都更利於建立兒童成長的基礎,這些特質都通過成年人與兒童之間態度、兒童對待其他人的行為方式以及在幼兒園裡成年人之間社會關係等表現出來。換言之,它們形成了早期兒童教育的社會性群體。當魯道夫•史坦納訪問第一所華德福學校時,總是問了孩子們一個問題而廣為人知,這個問題就是:“你愛你的老師嗎?”作為華德福早期兒童教育的教師,我們要捫心自問的問題有:1、 愛與溫暖存在於我們的氛圍當中嗎?2、 它們是如何通過成年人與兒童之間的相互態度來表達的?3、 它們是如何能通過兒童之間的行為方式來表達的?4、 照看兒童的成年人之間的社會關係如何?不僅僅是在班級裡,同樣非常重要的是這種愛與溫暖是否也在教室外面的員工中體現,家長以至於整個社區中呈現:1、 幼兒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繫;2、 幼兒教師群體之間,學校裡的其它員工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解決衝突;3、 兒童是否生活在一個充滿著愛與溫暖的社區當中。 

 

     2.對環境的關注與對感覺的培養~ 

     "幼兒園老師最根本的任務是給兒童創造一個'合適的物質環境',這個'物質環境'必須是在兒童的想像力範圍內能被理解的,它不僅包括了兒童通過物質感覺感知到的一切,而且還包括了他們所處的環境中所出現的一切現象,他們通過自己的感覺能力觀察到這些外部物質世界的現象並影響他們的內心力量。這一切包括兒童所目睹的所有的道德和不道德的、有意義和無意義的行為。”(魯道夫•史坦納《兒童的教育》)早期學習與兒童的物質身體和感官經驗有著廣泛的聯繫,因此,兒童周圍的物質環境,無論是室內的或者是戶外的,都應該是能夠為兒童主動的自我教育提供有益的、豐富多樣的機會的。通過綜合各種元素以及引導他們進入一個有意義的、可理解的、和諧的和秩序,成人給低齡兒童營造的環境必須是一個他們能理解、感受和能活躍意志的。這一環境為兒童的各種感覺的統一發展提供了基礎。兒童在無意識中體驗著愛、關懷和意圖,以及通過教室的佈置和各種各樣材料等這些“外在”的東西所表達出來的意識。這些內在品質為孩子的成長創造了一個道德的基礎,這個環境就是豐富心靈和滋養的。成年人不僅創造空間環境,同時也有時間環境,同時通過節奏和重複創造出一個充滿愛意和活力但有序的“呼吸”,通過這個健康的呼吸過程,兒童在與外部世界的關係中獲得了安全感和自信心。

    這裡我們要提的問題是:1、 在兒童早期教育的課程裡是具備了有序、關懷、透明和有意義這些特點?外在的設置和各種材料所展現的是什麼?2、 兒童所處的環境是否能使其有各種的機會在觸摸、自我運動、平衡和生命感等方面的發展得到滋養?◇ 每天的所有活動是否按時間順序貫穿成一個健康的流程,而且在整個的流程當中,所有的轉換都是盡可能地做到了無痕跡;◇ 在進行更多內心的、聆聽感受的同時,是否也同樣有機會讓兒童進行更多的生動的、愉悅的身體活動?而且是否包括了大組、小組以及個體的活動? 

 

    3.具有創造性的、藝術的體驗~

    “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者,最根本的是能夠發掘工作中的真正的美的元素,把一種美的特質帶進我們的任務當中……如果我們能夠帶來這種美的元素,那麼,我們就開始接近兒童天性中所表現出來的東西。”(魯道夫•史坦納《現代教育的藝術》)在兒童早期教育的課堂上,教育的藝術就是生活的藝術,老師就像一個藝術家,她能感知和聯繫兒童與其日常生活中各種活動之間的關係,她是每天、每週以至每個季節的節奏的“編曲人”和“編舞者”,在教師的“安排”下,兒童得以在他們的生命構造過程中自由地呼吸。同時,教師通過一些活動,讓兒童有充分的藝術體驗,這些活動包括:唱歌、樂器演奏、身體的運動與姿態(包括節奏遊戲和韻律舞)、演講與語言練習(包括童謠、詩歌和故事) 、泥塑、濕潤水彩繪畫與素描、木偶和線偶戲等。在這裡,我們要問的問題是:1、藝術是以何種形式存在於幼兒園、教師和孩子們的生活當中?2、時間的有節奏的流動是如何形成的?3、教師是如何將家務活動和各種工作過程巧妙地、藝術地聯繫在一起?4、教師的創造力和藝術化的經驗是如何通過幼兒園的各種裝飾和玩具呈現出來?5、兒童的玩耍是否通過其形象化的描述、其社會關係的表現和其過程表現了他們的創造力和藝術性?6、教師對待不同孩子的方式是否可行並富有想像力?哪一種想像能力貫穿於她的工作當中?7、教師是否一直致力於自身的創造性和藝術性的培養?她是否不斷地努力加深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和體驗?

 

     4.可供幼兒模仿的成年人有意義的行為~

     幼兒園老師的任務就是編排幼兒園的日常生活各種實踐活動,使其適宜於兒童在玩耍中模仿……兒童在幼兒園裡的活動必須源自於生活本身,而不是來自成年人用理性化的知識“構想”出來。幼兒園最重要的工作是使孩子們有機會直接模仿生活本身。 (魯道夫•史坦納《兒童成長中的意識》兒童並不通過指令或警告來學習,他們的學習來自模仿……如果兒童周圍的環境有適當的光線和色彩,將有助於他們視力的發展,同時,如果兒童能在他們的周圍環境中看到一些符合道德規範的行為,那麼在他們的大腦和血液循環系統裡,就能為構建一個健康的道德感打下一個物質的基礎。 (魯道夫•史坦納《兒童的教育》)真實的、有意義的、有目的且適合兒童需要的工作,是那些依照兒童本質的、天生的需求,具有明顯的教育意義的活動。因此,教師不應該“構想”和設計兒童的活動和教學計劃,而應該把注意力放她自己的有意義的工作上,通過在教室這個“家”裡的各種活動來滋養每一天和不同季節的生活,這些活動包括:烹飪、烘培、園藝、洗衣和清潔、對環境中的各種玩具、材料的創造性使用和整理以及對兒童的身體的照顧。這樣就能創造出一個自由的環境和氛圍,使每個孩子的個性都能被喚醒,這並不意味著兒童只是簡單地重複外在的來自成人的行為,而且讓他們去體驗內在的行為態度,包括了投入、關注、決心、注意力和成人的創造精神。在這之後,每個孩子就會通過創造性的、自由的玩耍以及積極的運動,按照個體的內在需要和能力自由地扮演符合他們自己身份的各種藝術角色。在這裡,我們的關注的問題是:1、成年人的有意義的行為是如何貫穿於室內和戶外的小組活動之中?2、教師或其他照看兒童的成人是否表裡如一地充滿熱忱,藝術化地對待生活和工作?3、在一個創造性的過程中,教師是否展示出相關的藝術性?4、教師的教學活動是否真正地具有意義和目的性?是否具體適宜於兒童掌握的邏輯秩序?5、兒童是否通過他們的玩耍來模仿成人的工作? (這裡所關注的並不是教師的外在行為,而更重要的是她工作時的內在態度)6、兒童在他們玩耍中表現出什麼樣的特質?

 

    5. 自由的、充滿想像力的玩耍~

     “在兒童的玩耍中,我們只能提供一個教育的環境。兒童在玩耍中所獲得的教益根本地來源於其自身的活動,這些活動本身並沒有固定的規則可循。玩耍的真正教育價值來自於我們對規則、規律以及各種教育理論的忽視,讓兒童自由發展,不受束縛。”(魯道夫•史坦納《人智學背景下的自我教育》同時,還有一個貌似相關的表述:“在玩耍中給予一定指引是感覺教育的根本任務,被喻為是一種適合人類的教育的藝術……一個兒童早期教育工作者必須鍛煉自己的觀察能力,發展自己的藝術眼光,通過觀察每個兒童的玩耍,發掘他們的獨特性。”(摘自魯道夫•史坦納在1921年2月24日發表於荷蘭Utrecht的未經翻譯的演講)

 

     幼兒通過玩耍來學習,他們的玩耍完全是以一種獨立的方式進行,並不受制於他們的心靈和精神的獨特的結構,也不受制於他們對於所處的外部世界的獨特體驗。同時,每個孩子獨特的玩耍方式也許會給們展示出他/她的“命運”是如何與一個成年人相連的。教師的任務是如何創造一個環境,盡可能地使兒童進行健康的玩耍,這個環境包括周圍的物質環境、教室的裝飾和各種玩具;同時還包括了教師所控制的各種環境因素:活動的社會環境和社會交往、內在的、精神上的思想、目的和想像力。

 

     關於兒童在幼兒園裡的玩耍,我們要關注的問題是:

1、兒童玩耍的質量和持續性如何?玩耍是否是主動的、活躍的、健康的和具有創造性的?

     兒童的玩耍是否是自發的、高度投入的?同時具有社會性和獨立性?

2、在幼兒園中自由玩耍的主題和呈現形式如何?

3、玩具是否給提高創造力、社會交往和身體的運動的發展提供了多樣的、無限的可能性?

4、有沒有充足的機會進行廣泛的戶外活動?與室內活動相比,兒童在戶外活動有什麼區別?戶外活動和室內活動的時間如何分配?

    6. 對童年成長力的保護~

      “雖然對於每個人來說,在其日後的生活中,保持完全的清醒狀態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就孩子而言,在他們的童年的早期時代,應該允許他們的想像力盡量長時間地處於一種平和的、做夢一般的狀態,因為,如我們能讓他們的器官以這種非智力的方式成長,那麼在他們以後的生活中,他們的智力就會得到很好的發展,以適應現在社會的需要。”(魯道夫•史坦納《現代教育的藝術》)兒童的這種活躍的、白日夢一般的意識狀態必須在其童年時代的早期得到肆意的發展,這就是說,教師要盡可能避免使用口頭的指令,而通過她的態度和行為給孩子一個模仿的榜樣,通過熟悉的節奏和活動給孩子一個環境減少對口頭指令的依賴,故事、歌曲和遊戲中各種簡單的、原始的比喻給予兒童一些“可消化”的體驗,並不需要他們在智力上的判斷和解釋。

      這部分的問題是:

1、教室的氛圍是否有助於培養兒童充滿想像力的、仍然處地沉睡狀態的意識?

2、兒童是否完全沉浸在玩耍當中而不需要成人的語言的命令和指引?

3、玩耍的過程是否連貫還是會被打斷?

4、小組活動當中是否普遍存在“團隊意識”,是否做到給孩子們提供多種的選擇,讓他們輪流選擇玩具,而非對個別孩子單獨地給予特權?5、是否通過每天的節奏和順序來引引領孩子的生活?孩子是否需要詢問接下來要做什麼?

6、教師是否通過自身的活動邀請孩子參與如圓圈活動、手指遊戲?還觀望等待以判斷孩子們是否“準備”妥當?又或者是教師需要用語言來解釋接下來的活動?

      7.感恩、敬畏與好奇心~

      兒童只有通過目睹成人在獲得來自別人慷慨的給予時流露的感恩之情,以及如何表達這種感受時,感恩的心態才會自然而然地在他們的心中形成。如果一個孩子說“謝謝”時是自然而然的,不是為了回應別人的期望,而僅僅是通過模仿時,那麼這一切的發生將使兒童的終身獲益良多。由此,一種對整個世界的廣泛的包容的感恩之心會得到成長,這對感恩的心態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魯道夫•史坦納《兒童不斷變化的意識》)有了這種早期的對周圍的一切充滿感恩之情的體驗,深深地蘊藏在每一個兒童內心深處的愛的種子就開始在塵世間萌芽了。如果我們能在生命的開始階段就在兒童的周圍營造出一種感恩的氛圍,那麼,由此引發的對世界、對整個宇宙、對自己能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感激之情以及豐富的、溫曖的、真誠的感覺就油然而生……包括了:正直、誠實和真摯等等。 (魯道夫•史坦納《兒童不斷變化的意識》)這是使兒童把以下各種品質培養成能力的基礎,包括了:深刻的、親密的愛、長大以後對承諾的信守、奉獻和忠誠、真誠地讚美他人、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宗教信仰的虔誠以及自覺地全身心投入到對整個世界的服務之中。

     這裡我們要注意的問題是:

輔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莉法.奧本海默(地球上的天堂作者)來台一週上課筆記~12篇~輔仁幼兒園園長 Susan Lin(米珠阿) 紀錄整理-5
    
創造性遊戲的定義 
與大腦部位連結的肢體活動~晨圈(morning circle)

     一開始上課我們便到大麵包樹下集合,這棵麵包樹觸動了我好多感官。(從新竹師專幼教科、師範學院進修、到現在改制為教育大學,這裡有我很多的回憶)。一來到這棵麵包樹,我的整個身心很平靜,感覺到大樹的包容與撫慰,大樹總是很謙和地輕輕搖曳著。來到樹下我們要進行晨圈。老師建議先不做翻譯,等結束以後再跟我們討論細節。

 

     這是一次非常舒服的、整體性的感受,在進行當中還有麵包果ㄆㄛ的掉下來好像想跟我們互動,雖然有點危機四伏,但也感覺到生機盎然。印象最深刻的是~我們做了約5-10分鐘以後,老師稍停說著:現在可以圍成圓一點的圈圈,我有領悟到,一開始老師並沒有要求孩子圍的很圓,可以不用一開始就要求的很圓,是不是太形式化了?尤其是幼小的孩子們並無法繞出很圓的圈圈,對於這一點,稍後老師也給我們看了一些晨圈的相片,孩子很自然的往老師聚攏過來,並沒有固定的形式,也不是一個很完整的圓圈。

 

    老師示範的晨圈有一些劇情、故事性的,中間穿插韻文、短詩,老師在活動前即已提示小馬跑步的片段,可以自由自在地以自己的步伐在空間遊走。後面也有穿插了幾首曲子和手指謠,結束以後回教室討論。老師說她的晨圈不是在一天的開始,而是在中間。老師在她的華德福幼兒園作息:早上孩子陸續入園,先給予藝術工作的材料(因為可以先準備好來),完成的就可以進行自由遊戲,再來是吃早上的點心,吃完點心的人就可以自己拿一條墊子,墊在地上躺著休息,直到老師過去一個個輕擁喚醒她們起來晨圈。傳統的晨圈也可以有遊戲,在開始或結束時。晨圈中用肢體去感知肢體動作,這些動作可以設計,先用一隻手、再換另一隻手,讓兩手分開交替工作,因為,人類最早的反射動作是在懷胎時,其中一手伸出,另一手是會直覺地跟著運動的,所以我們可以設計一些類似的動作來幫助孩子各個部位漸漸分開獨立的運作。

 

     其中小馬跳躍,是幫助孩子感知空間,身體在空間的運作,在空間裡如何移動。孩子必須自己去計劃、自動化地完成這些移動的能力。三拍子的馬步前進,需透過身體計畫去完成,而孩子可能無法保持安全距離,這也是社會化的練習良機。在"蘋果樹"這首念謠裡動作有上下空間、割草的,先左右再上下,需要有足夠的空間來進行這種大肢體的活動。另外,手臂在胸前大交叉是給大的孩子,因為有長期的研究指出,六歲以前左右腦還不過中線(人身體以兩眼之間通過鼻樑成一直線),所以不要帶領需要越過中線的動作,這樣是在催化孩子的智性。有時候是因為混齡,孩子有大有小的,老師如果有設計帶動這樣的動作,那就讓孩子依照各自的能力去達成,不須勉強。

 

     風車:由慢到快,幫助孩子學會控制自己的身體,該快或慢。另外還有雪花、餐前祈禱,老師都為我們仔細講解其中設計的原由,而且還再次給我們示範。 老師說晨圈活動可以自己找一些念謠,穿插創作小詩將之串連起來,有些可以是用唱的,老師自己設計將它們連貫起來。除了找到適合的念謠、也可以連結詩歌、和手勢,老師剛開始也是如上所述的方法去練習,有時候也有朋友與老師互相分享,老師說大家分享可以造福所有人,也會有所回饋的。我真希望在台灣的華德福前輩或後進們,大家可以多多分享,互相幫助。我們算是站在同一艘船上,大家一起來把台灣的教育品質提升,這是很大的功德呢!

 

     探究肢體的活動:現在家長不小心就提早催化孩子,反而會弱化了孩子的能力。父母強迫孩子提早學習,有的在三年級就要寫著大大小小的測驗,其實孩子的內在、外在能力都還沒有發展好,這樣很不妥。現在寫作業的問題在美國也很普遍,大概回家有一小時的作業也不稀奇,所以孩子很早就想自殺了。但是,美國的大學生並沒有很好的自理能力,甚至心智弱化、疾病產生,這些都是過早催化孩子的原因。要蓋高樓,地基也要穩固,必須具足所有基本能力才行。帶領做肢體活動的時候,也要讓孩子有時間感去完成。

 

     在美國紐約東部有一所孤兒院的治療機構,他們從事"自發性"的研究,研究結果發現有些孩子一開始可能發展較慢,晚了人家3個月,但是在後來的表現卻沒有發生學習上的困難。反而是因為她有多一些時間緩慢發展,大腦有足夠的時間去做整合,所以基礎打得非常穩,反射動作發展完全。若是沒有時間消化所學的,將會影響她未來的發展,因為肢體沒有足夠的能力去評估風險。(評估風險,是以自身的能力去看待危險。)孩子若有足夠的自由遊戲機會,就有能力可以評估與掌握自己所面臨的風險或危機。

 

     有些孩子還不會走路就放進學步車裡去練習走路,殊不知,這樣是被強迫站立的。 孩子容易產生不信任感,因為不是自己去平衡來的。在坐起或站立的發展階段,如果沒有去嘗試或評估風險,就無法產生判斷風險,再次站起來的勇氣與力量。所以坐學步車的孩子並沒有靠自己的能力站起來的經驗。因此,在現今的學校裡常有兩種極端的氣質,一種是~不敢去做,一種是~太愛做。小時喪失評估風險的能力,一直到長大成人,若是去學正式的體育或舞蹈也不會有所成就。過早參加舞蹈課是不好的,在幼兒期階段就讓孩子模仿大人的動作即可,鼓勵孩子去探索,而不是處處幫她達到目標。

 

     老師會鼓勵很小的孩子自己爬上座位,"It's time to climb up! "。有些特別小的孩子想上平衡木,老師會靠近讓她扶著上去,不會放她自己去。小小孩可以自由地移動,就像是給她一個獎勵一樣,若是處處幫著,沒有自己的努力,就沒有自我完成的成就感。我們大人的責任是去協助她,給她機會、保護她,並讓她感覺我們隨時在她身邊關心她。

 

     孩子過早被催化,會導致挫折忍受力降低,容易有自殺的傾向,因為有自殺傾向的人,她不知道凡事只要再試一下即可能達成,不會跟自己過不去。Everything they can do ,透過專注、奉獻心力、是可以做得到的。在20世紀,創造力、挫折忍受力是最需要的,因此讓孩子在很小的時候,有足夠的機會去自由活動,靠自己的能力站立,有與人互動的基礎,獨立而知道自己是誰,在團體中又是誰,這樣比較好發展自我。

10533101_367685483378975_5218049631659969480_n (1)  

10562955_367684706712386_4038019513706991834_n  

308852_440454016017823_429710326_n  

643953_528321387195365_914874220_n  

16196_538578996169604_825072674_n  

408601_425856460810912_1309456903_n  

 

 


輔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莉法.奧本海默(地球上的天堂作者)來台一週上課筆記~12篇~輔仁幼兒園園長 Susan Lin(米珠阿) 紀錄整理-4
    
創造性遊戲的定義 

 

      平衡覺:內耳主控平衡,間接幫助我們發展人我之間的關係。這是一種判斷覺知的能力,在5000萬年前開始就有的非常古老的平衡覺知。當胎兒還在羊水時是用不到的,落地以後就需要了,從孩子一出生想要活動時就開始。寶寶應該常常帶在身邊,跟著大人覺知平衡,也放在地板上讓他玩。寶寶躺在地上時,會搖晃並看著自己的手腳,這就是在練習平衡。Baby需要躺著才可以看到手腳,自我學習平衡,並與其他的感官互相協調。例如,視覺、聽覺、空間感、觸覺(我的身體停在哪邊~身體的邊界)一定是要自己真正去移動才有可能發展。

      這也需要對空間產生信任感,必須自己去爭取得來站立的能力。平衡覺的發展即將影響語言、專注力,發展的不夠有可能產生社會性官能症,例如焦慮、恐懼‧‧‧。所以,華德福教育的晨圈活動裡有慢的、重複的、大肌肉伸展肢體的機會,另外在遊戲時也可以坐在大球上、玩蹺蹺板、前進、後退、搖擺,旋轉木馬、或自轉活動,讓孩子每天都生活在很平衡的節奏,戶外可以盡量運動到大肢體,室內可以設計適合大小肌肉發展的各式活動。以上所提到的生命覺、自我移動覺、平衡覺,是幫助我們認識與整合自我很重要的覺知。

 

      觸覺:小的時候若發展的好,長大時才有可能被另一個生命感動。生命接收到的也才可以回應。觸覺是要了解自己的身體停在哪裡,身體與世界的邊界,甚麼是我自己,甚麼不是。嬰幼兒是與世界合一的,身為父母、老師的責任,是幫助孩子去覺知分開,不是立即的,有七年的時間去發展,跟世界有距離感才能發展自我,自我要先發展良好,人我界線的發展才會好。所以觸覺在七歲以前的發展就是~人與世界分開。

 

     以下是老師建議的主要活動。

 

      將寶寶平放在地板上:如前所述

 

      進入大自然~不管天氣如何:

     丹麥的幼兒園幾乎每天都下雨,仍然有很多時間在戶外,所以沒有所謂的壞天氣,只有穿好衣服出門,只要備好適用的衣物即可。如果是坐在電腦前,試問又會得到多少經驗?

 

      聽覺:胚胎期在子宮內是被聲音形塑的,而這個會跟著孩子一輩子。我們被聲音塑形、被大自然塑形著。古典樂的創作是依據大自然的節奏,不和諧的噪音是散亂的,所以才一直強調讓孩子回歸大自然。人的聲音是最棒的,是可以打動人心的樂音,試想如果媽媽洗碗盤的聲音被洗碗機器的聲音取代,會是甚麼感覺?媽媽本身唱出來的聲音是最好的,孩子可以直接感覺你對他的愛。

 

     視覺:簡單、清楚、漂亮的,華德福學校不同顏色的牆面都是很柔和協調的,有別於美國一般公立幼稚園那樣的視覺,字母、掛圖、色彩突兀不協調。對於複雜或太過的訊息我們的心魂會自動關閉,反而簡單的才有辦法聚焦。

 

     嗅、味覺:兩者有相關的,食物不要用人工甘味、香料,因為香料會欺騙孩子的嗅、味覺,長期使用會讓孩子失去原有的嗅味覺,無法分辨人工或天然的食物。請帶著自然的花、植物、食物、自然的農作物在課堂上烹煮。

 

     哪一種感官可以察覺真假?嗅覺。人工香精也在欺騙我們的嗅覺,以至於長大以後無法分辨真假。

     以上所述八種感官,如果孩子是在很真實的狀態下發展,才可能發展出高階的感官來認識這個世界。

     凡是孩子有任何不太平衡的,只要把她帶到沙坑玩沙即可得到療癒。(最後還有Q&A)

     感謝夏莉法老師很簡潔的講述,讓我對這八種感官有很清楚的圖像。我愛夏莉法。

 

734547_806972369330264_5719703593534647802_n1724326_806968102664024_5252813368972868041_n

  10000039_832050166810175_758128009_n  967775_875992762415915_1026764196_n

DSCF1841  DSCN6332  

IMG_4921  IMG_2708  

1407658560-2663490370_n    IMG_0935  

  

 


輔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莉法.奧本海默(地球上的天堂作者)來台一週上課筆記~12篇~

         輔仁幼兒園園長 Susan Lin(米珠阿) 紀錄整理-3

 

     

在談感官之前,老師說感官是~恩賜~是上天賜與的,讓我們去探索世界,感官如果發展好,會更有能力進入高階。觸覺發展夠好,可以有所感動而看到別人。視覺發展不好,無法看到別人的特質,小時候如果生活在噪音哩,將無法聽到別人的心聲。平衡感小時候沒有發展好,人我的關係上就不能平衡。感官的發展可以滋養腦部。以前我們常說五官,在華德福是十二感官來探究。老師將會提示八種感官。

      生命覺:這是很深層的內在感覺,人無法感覺到,除非她生病了。就像平靜清澈的湖水,我們可以看到水裡面的狀態,但是如果攪動它,湖水混濁時,就無法看到了。心魂裡微小的聲音,生命覺就像這微小的聲音。

     那麼要如何看到孩子的生命覺狀態呢?這端視我們與孩子的關係,如果感覺出孩子看起來是明亮的、渴望學習的、好奇的、快樂的~就是好的生命覺狀態。如果是過於躁動的、懶散的就是他的生命覺有狀況了。

      現今的整個社會現象對孩子沒有那麼友善,我們常常可以見到孩子看起來沒睡飽的,沒有玩夠的,電腦玩過多、飲食方面吃不好、家庭生活步調不穩定的,種種的孩子樣貌,該如何扶持他們呢?就是要幫孩子與大自然做連結,因為感官與大自然有很深的連結。所以,毫無疑問的,孩子只要到戶外都是快樂的,就是讓它自由地去玩耍。 所以家裡跟學校都要有規律的時間表,也要有足夠的睡眠時間與睡眠品質。

     生命覺的狀態夠好,才容易與環境產生連結,反之就沒有好的節奏來過生活。因此課室內要有好的節奏,提供的用品最好是天然材質、大自然的,因為天然的材質讓我們可以感覺其生命力、活力,戶外時間多一點,住城市也做得到,小小孩需要的只是一個小小的空間、一些草皮也就足夠了。食物也要是健康的。

     自我移動覺:自發性的移動,通常我們看得到的,給身體移動的能力,其實是由大腦與心魂的結合活動。就像拿玩具來玩,是在心裡面先有想法而由大腦發出動作指令去完成的,在這個過程中,大腦接通了感官,於是大腦整合了這個經驗,去拿~也用到平衡覺,風吹過來有觸覺,通過各式活動,大腦整合了各種感官,而這種整合有別於打電腦按鍵盤的行為。所以說,現在的孩子感官不好。自我移動覺發展夠好就更可以好好學習。在從事有規則的運動方面,若是參與很嚴格、有規則的運動,大腦將會失去自我整合的能力。因此自由遊戲會成為自主、主動的自我移動覺最好的發揮,孩子心中會說:我可以做得到"。

     感官的接收是給予腦部的滋養,必須要有足夠的時間去讓他消化。有些過度接收的訊息就無法消化,例如帶孩子到大賣場。沒有足夠的玩耍就無法消化吸收到的訊息。 

DSC03751  10171838_808095859217915_8818981957465764441_n   IMG_8946  IMG_8953    10370706_875990949082763_1568599390_n  10419648_875993732415818_1901436289_n  10312780_730307760365779_976654498078044207_n   

    


輔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莉法.奧本海默(地球上的天堂作者)來台一週上課筆記~12篇~輔仁園長 Susan Lin 紀錄整理-1
    
創造性遊戲的定義 
以愛為中心~
Senses(十二感官)、Movement(運動)是紮根的工作,
這些活動帶給腦部滋養。
這一階段如果沒有發展穩固,就沒有足夠的腦力做進階的學習。
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其他對腦部發展的滋養還有故事、藝術、遊戲
愛的連結  

所謂遊戲(自由遊戲、自發性的遊戲)~

是提供環境讓孩子根據自己的意志、渴望、去創造與探索的玩耍機會。

老師今天還提到,在很小的時候就要給予足夠的機會去開展自發性的自由活動,

例如,靠自己的能力站立,有與人互動的機會,孩子才能感知自己是誰,

知道自己在團體中的定位,如此比較好發展自我。

 

老師也特別針對自發性的遊戲給予我們提示~

1.沙坑遊戲:將水源放置一段距離,以便讓孩子自行想辦法提水到沙坑區玩沙。孩子還做了雪橇去運水。小的孩子用碗端著水把衣服濺濕了,老師稍加示範,孩子 也學習將碗端離身體去運水。

2.各式各樣的長木板~5.6歲的孩子可以創造出很多遊戲,例如蛋糕工廠,小木板孩子用來裝蛋糕,還有輸送帶來運送蛋糕。整個蛋糕工廠在一艘海盜船上,另外,孩子自行設定規則,有人被罰走平衡木往水裡跳。

 

鏡射原理:孩子建構出來的形象其實也反射在自己的內在,因此內在也在建構著。

上課中我也不斷在想像輔仁孩子們的遊戲情節,確實也相當精采~例如,

最近天氣熱孩子用班上的椅子做了推車賣ㄘㄨㄚˋ 冰,還有顧客上門買冰,

或去推銷自己的商品,顧客還上演吃了有毒的食物昏倒的情節,

我常常不動聲色的觀察著,心裡好是驚奇,孩子們每天上演著不同戲碼~

 

今天的課程提供了我很好的idea~要更豐富戶外的自由遊戲,沙坑區再加以整頓,

遊戲區也可以收集擺放一些天然材料,提供孩子更多探索的機會,

將能夠豐富十二感官的活動也融入在自由遊戲中,

除了開發創造力,也讓其意志力有所發揮,進而也增進其挫折忍受力。


輔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莉法.奧本海默(地球上的天堂作者)來台一週上課筆記~12篇~輔仁美珠園長 紀錄
    
創造性遊戲的定義 
這是大腦與小腦~
大腦主思考、小腦主動作~
最內層:是最低階的爬蟲類腦,意思是人類有遠古時候的腦,是求生存的基本感官腦。例如,遇到危險就趕快逃的本能直覺反應,不需思考只想逃。
中間層:是古哺乳類腦,圍繞在情緒和感官周圍的生命能量。
最外層:新哺乳類腦,也是思考的腦,需要前面兩層發展足夠,才有辦法發展思考能力。

在過去20年,科技發展精密,人類的前額葉變小了,因為端靠科技,人們缺乏了運動肢體的機會,沒有真正的由下而上的發展。但是我們仍然有機會審視自己是不是長期處於壓力下,也可以改變自己的腦功能,改變自己的生理賀爾蒙狀態,行為也會有所轉化與呈現。

Care for ourselves,工作自己,孩子的腦部發展仰賴整個周遭環境,但是要想改變,首先要看到自己內在世界所呈現的樣貌。

 

10481858_821340841211313_8809279590735674765_n  


輔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莉法.奧本海默(地球上的天堂作者)來台一週上課筆記~12篇~

輔仁幼兒園園長 Susan Lin(米珠阿) 紀錄整理-9

   
塑型式的語言~

    口語和閱讀的語言是很不一樣的,如果能將文字的優雅性,透過語調傳給孩子,即是一種塑型的語言。

    自由的語言:孩子平時也會要求老師講故事,即興編的小故事就可以找主題好發揮的。例如,當我還是個小女孩的時候~老師會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小朋友很喜歡,特別是孩子喜歡老師講一些小時不懂事的情節,即使是假裝或虛構的,在語言的表達上也必須是要優美的。

    另一種是日常生活的小故事。舉例1,有一天早晨我起來了,繞了世界一圈,看到了一個非常美麗的島嶼,那裏的人們非常友善,還給我好吃的食物。舉例2,與天氣有關的,如果快要下雨了,就可以跟孩子說,雨精靈將要把雨水帶下來,滋潤我們的大地。如果是刮風了,就可以說,風精靈即將要下來跟大家玩耍。講述的時候,不要用不雅或粗俗的字眼。

   想要引導孩子做某些事情,可以用吟唱的方式,如此會有很大的力量。因為大腦裡面處理音樂的機制比處理語言的更早運作,如果只是用說的,只吸引某部分大腦,但是用音樂就可以吸引大腦較多的區域來回應。所以當老師可以盡量用唱的,這樣孩子很難拒絕。有些人聽得懂音樂,但是聽不懂語言,因此,音樂可以用來治療。

    以下就同學的提問作重點整理:

 

Q:混齡的狀況,講故事是不是很難顧及所有孩子的喜好,有的孩子會有意見?

A:可以給大一點的孩子一些任務去執行,讓他覺得跟老師是同一陣線的。孩子是靠同儕學習的,小的孩子可以跟大孩子學習。

 

Q:有的故事有很多角色,那該如何選擇角色來製作布偶呢?

A:通常老師選來演偶劇的故事,主角加上配角大約5個,角色很多是給大孩子的。

   特殊例子,故事裡如果需要村莊小孩,可以用一支美麗小樹枝,做五個小孩掛上去,然後表演時,就可以直接拿樹枝出場。

 

Q:我的孩子很喜歡電影裡面公主的形象,老師覺得這樣有甚麼要注意的?(老師很感謝這位同學,因為這個問題很重要)

A:重點在於公主的形象從何而來,大多是電影的行銷,牽扯到商業利益。孩子得到多少公主的形象,保護孩子不要暴露在商業行銷中。商業行銷就像一顆子彈穿越孩子的心。要注意保護孩子,因為暴力畫面影響大人和孩子,電視裡的形象有很多包涵了"性"成分,例如有些孩子的角色走路像大人一樣,是很不好的示範。甚至美國某家內衣廠牌故意設計鉤心鬥角的形象來吸引某些族群購買欲望。因此要慎選電視節目,在美國的家長成長團體,3歲以下看電視的標準是0小時,就老師的標準是7.8.9歲以下是0,所以老師的作法,是孩子在11.12歲時才每週一次全家一起看電影。看完還會有討論,是想讓孩子知道某些情節要暫停、想一下。9歲以下的孩子很難客觀地去暫停。另外,老師也會注意孩子聽流行音樂的內容,若有不好的老師會把音量轉小。(如果孩子說根本沒在注意聽,老師還更要孩子去注意那些內容,保持醒覺。)

 

Q:如果孩子的朋友帶了不好的書刊到學校,是不是孩子也會受影響?

A:如果只是聽來的,孩子所受影響不是這麼深遠,還是可以教好的,可以幫孩子選擇好的書。(完結篇)

 

DSC00704

 

DSC02286  

 

DSC03080   

 


輔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莉法.奧本海默(地球上的天堂作者)來台一週上課筆記~12篇~

         輔仁幼兒園園長 Susan Lin(米珠阿) 紀錄整理-8

由上可知,對嬰幼兒講述一天生活作息是很重要的。可以對寶寶描述

整件事情的過程,等到稍大約一歲半時可以在睡前回顧一天的生活作息,說給孩子聽。

        2~3歲:講述自然、季節、動物、植物相關的

       4歲:簡單有押韻的韻謠、有重複性的片段,這時期可以發展記憶、語言能力。

       5歲:可以講稍微複雜的童話,有清楚個性的故事。

       6歲:遇到困境的故事、帶一點悲傷氛圍的,因為此階段也即將脫離幼兒階段進入另一個旅程。情節可以像是:有一個王子很悲傷因為他必須遷移他的國家到另一個領地。但是當他到了新國土,那裏生機盎然、鳥語花香,是不可多得的美好聖地,王子在那裏得到煥然一新的想像創造力,他幾乎忘了他曾遇到的困境,等等。

       對於用口頭說故事的技巧,老師特別提示口語和書寫文字的不同傳達方式,就像我們偶然間聽到自己的錄音,可能很不敢相信那是自己的聲音,不能接受自己的語音聲調。老師也是如此,當他聽到自己不經意錄下的講話片段,他感覺很汗顏,為什麼沒有講完整的句子,結構很不完整。因此,故事本提供整個語言架構如何進行,有別於我們跟孩子之間的談話。

       終於要講到藝術了~^^老師說時間怎麼過這麼快,他準備的資料還很多沒有講呢!

       就藝術而言,老師準備材料來讓孩子創造藝術,老師特別提示材料的選擇~都不是結構式的才好,例如給予圖畫紙、蜜蠟、等等,讓孩子自由去發揮,自己去動手,老師不會下指令要孩子做出某些東西。

       給孩子畫畫時,老師會與孩子坐在一起,但是不會在所有孩子面前畫畫。因為老師帶的是混齡的孩子,會將3.4歲放一區,5.6歲一區。在5.6歲這一區,老師會示範一些不是很幾何的圖形(我想是那種很正規的形狀圖形之類的)讓孩子看到。

       孩子畫畫並不是要把心裡的東西表達出來,尤其4.5歲的孩子作畫只不過是運動而已,不是內心想法的表達。但是有特殊的例子,3.4歲的孩子可能手一邊塗鴉,一邊說:這是我媽媽,那只是邊畫邊說而已,不一定跟所畫的有連結。老師要我們衡量是不是要畫一個漂亮的圖案在孩子面前?老師有時也會畫房子、人、樹,是讓孩子好奇老師畫畫的整個過程。如果老師畫得太漂亮,孩子會不會覺得很難,就放棄去練習了呢?!

      關於藝術活動,老師盡量關照孩子的發展需要,將材料簡單呈現在孩子面前。老師特別提示幾點:藝術課是每天進行的,特別是手工美勞會依據節慶的需要來設計。這樣每天發展的藝術工作,才有其固定的節奏。例如,星期一蠟磚畫,星期二烹飪、星期三水彩畫,等等。勞作方面,也依據生活與季節性來設計,在度過慶典後帶回家。

      華德福課程在小學階段有針對孩子發展的豐富的藝術活動。但是幼稚園老師,重要的是去呈現"我們很有藝術感的在生活。"每當帶孩子在烘培或煮湯時要很有美感的表現出來。例如,拿取麵粉的動作,測量成分的動作,老師要呈現出內在的喜悅感。季節桌的呈現也是一個基礎的生活藝術,讓孩子感受到生活可以有如此的美感。在戶外活動時,孩子將葉片組合成一個碗狀,這也是一種本能的藝術。

      藝術是人類創造出來的。而故事是幫助孩子表達他自己。  (待續~) 

10172617_811365758890925_5470102587079247305_n

10370521_869021883113003_1184224741_n  

10342621_869025199779338_641684378_n  

10347235_766140783449143_8280888349941999772_n  

 

 


輔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夏莉法.奧本海默(地球上的天堂作者)來台一週上課筆記~12篇~

         輔仁幼兒園園長 Susan Lin(米珠阿) 紀錄整理-7

   

 

故事的主角在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表現風格,但只要是善良、溫暖的,都有美好結局與獎賞。像台灣故事"三兄弟"他們接受不同的考驗,老大自我、老二沒有智慧,老三在路上與動物連結而有貴人相助,最後用純潔善良的心去達成目標。在歐洲的故事:例如,公主被賦予任務,必須把種子分類,種子像山一樣堆著,這是不可能的任務,在此艱難時刻公主在小徑走路時踢倒了蟻丘,她看到蟻后小心翼翼抱著卵,也趕緊幫忙將卵送到蟻丘,最後,公主感動了螞蟻,整隊螞蟻兵團都來幫助公主將豆子分類,公主於是嫁給了國王。所以善良、純潔、大方終會得到獎賞。

      故事裡的元素~自私、自我、邪惡的表徵,即將勝利的橋段,這些不同的情節吸引不同氣質的孩子。在班級裡,有些孩子很自信,總想命令別人,卻也有人甘願服從。(邪惡的角色要被打敗時,內心是如何?是興奮或其他?、內在會蹦蹦跳?孩子因而認出了自己。)班上如果有5.6歲的孩子,比較適合聽負面角色的故事。

      傳統的故事裡面角色大多是單一面向,跟成人認知不是全然的善有所不同,成人知道善人也有他不好的一面。但是對於小小孩而言,要給予單一性格的故事,讓他或多或少地了解自己的內在。孩子會把故事放入遊戲裡去經驗好與壞,而單一角色的故事比較容易扮演。

      每一個年齡層可以說的故事:

嬰幼兒:可以描述一天發生的事情"寶寶尿濕了,換尿布囉",把程序講給寶寶聽,懵懂中有一條線在幫他串連。這是秩序感的能力,而固定的節奏也可以幫助建立秩序感。平時與孩子活動時,先讓他了解即將發生的先後順序,有助於建立孩子的秩序感。所以故事多麼重要。

       人類處於這個大海般的環境裡,遠古時期,當人類開始有了紀錄的能力(這是人類獨有的,動物卻不能),人的意識就往前推進一步。很多動物是活在當下的,它們很難回顧過去,預測未來。根據研究,現在的孩子生活在混亂都市,很少與外界接觸,又有的父母離異,沒人可以提供一天生活作息,所以生活中充滿了不可預知的起始或終結。以上這類孩子常有很多障礙,情緒社交困難、多重身心障礙,學業成績低落。因此,需要幫助孩子建立有秩序感的生活,若是沒有秩序感也會影響到他的閱讀能力,要想改變就要常常說故事給他聽。~待續~

1964961_821466834532047_5535929777547261162_n  

10384802_821340871211310_7137742784640587508_n  

10385477_821466637865400_3782992257424990168_n  

10418516_821466854532045_4217286527086119752_n  15652_821466514532079_2152483954359390741_n  


輔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