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性遊戲的定義 
這一篇是夏莉法老師推薦的,可以提供老師或家長,時時用來評估自己是否達到華德福教育的本質~ 

     華德福的早期教育有“大綱”嗎?那些特別的活動----譬如線偶戲、濕潤水彩畫等是華德福教育課程所要求的嗎?一些特定的材料和室內佈置----譬如彩繪的色彩柔和的牆壁、手工製作的玩具、各種天然的材料和蜂蠟彩筆等,是否就是華德福設置的本質因素呢?是什麼使華德福的早期教育成為名符其實的“華德福教育”呢?魯道夫•史坦納博士在多個場合曾經闡述過教育和兒童早期教育的本質,他的論述清晰地展現了他所認為的基本:“從本質上來講,對任何階段而言,沒有任何一種教育能與自我教育相比,這一理論已在人智學裡被深刻地認可,它是指通過對周而復始的人世生活的進行精神探索所獲得有意識的知識。

1017358_822561141089283_2423965767304430517_n

10172617_811365758890925_5470102587079247305_n  

 

      所有教育都是自我的教育。作為教師,我們能做的僅僅是為兒童的自我教育提供一個環境,我們要給予兒童的最好的環境是:以我們自身作為橋樑,使兒童能遵循各自的命運來進行自我教育,這是教師對待兒童應有的態度,而這種態度只能通過對這一事實的不斷成長的意識培養而來。”(魯道夫•史坦納《兒童不斷變化的意識》)因此,兒童早期教育的本質因素實際上是教育者本身,她塑造和影響著兒童的環境,她不僅是通過各種佈置、活動以及一天的節奏來,最重要的是教師個人的特質以及她與外界的關係,包括她與兒童、幼兒園裡的其他成人、家長和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以及自然界的各種生命活動之間的聯繫。

 

      這些特質,包括外在和內在的態度和表現,滲透在兒童早期教育的設置之中並深刻地影響著兒童,而她們是通過模仿過程來吸收這一切的。這些童年經歷的後果會在兒童成長的後期通過其身體素質、行為傾向以及對待生活中的機遇和挑戰的態度上表現出來。由此可見,兒童早期教育是要求著成年人具有一個持續的自我教育過程,如果我們再次問到:是什麼使華德福課程成為名符其實的“華德福”呢?或許我們不應過多地從特別的活動、節律、材料或者是室內裝飾中去尋找答案,而應該更多地傾向於通過這些外部的因素把教師的內在的特質、態度、能力和意圖和諧地表現出來,這一切將在目前和今後對兒童的成長產生健康的影響。對於我們這些承諾在華德福早期教育道路上的人,不論是教師還是指導者,也許應該積極地提問:這些有利於兒童成長的本質特性是如何存在於我們的班級中,我們的日常生活以及我們的內在練習當中的呢?

 

      魯道夫•史坦納多次提到過的有利於兒童早期教育的本質經驗,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愛與溫暖2、對環境的關注與對感覺的培養;3、具有創造性與藝術性的體驗;4、值得兒童模仿的有意義的成年人行為;5、自由的、充滿想像力的玩耍;6、對童年的成長力的保護;7、感恩、敬畏與好奇心;8、快樂、幽默和幸福;9、成年人是在內在發展的道路上。下面我們將簡要地描述這些品質和相關的問題,以此激發我們的自我反省和自我對話。 

 

     1. 愛與溫暖~

    充滿愛和溫暖的氛圍,周圍都是一些可以模仿的好榜樣,這就是適合兒童成長的環境。 (魯道夫•史坦納《兒童的教育》)愛和溫暖,對與早期教育來說,比任何課程都更利於建立兒童成長的基礎,這些特質都通過成年人與兒童之間態度、兒童對待其他人的行為方式以及在幼兒園裡成年人之間社會關係等表現出來。換言之,它們形成了早期兒童教育的社會性群體。當魯道夫•史坦納訪問第一所華德福學校時,總是問了孩子們一個問題而廣為人知,這個問題就是:“你愛你的老師嗎?”作為華德福早期兒童教育的教師,我們要捫心自問的問題有:1、 愛與溫暖存在於我們的氛圍當中嗎?2、 它們是如何通過成年人與兒童之間的相互態度來表達的?3、 它們是如何能通過兒童之間的行為方式來表達的?4、 照看兒童的成年人之間的社會關係如何?不僅僅是在班級裡,同樣非常重要的是這種愛與溫暖是否也在教室外面的員工中體現,家長以至於整個社區中呈現:1、 幼兒教師與家長之間的聯繫;2、 幼兒教師群體之間,學校裡的其它員工之間的關係,以及如何解決衝突;3、 兒童是否生活在一個充滿著愛與溫暖的社區當中。 

 

     2.對環境的關注與對感覺的培養~ 

     "幼兒園老師最根本的任務是給兒童創造一個'合適的物質環境',這個'物質環境'必須是在兒童的想像力範圍內能被理解的,它不僅包括了兒童通過物質感覺感知到的一切,而且還包括了他們所處的環境中所出現的一切現象,他們通過自己的感覺能力觀察到這些外部物質世界的現象並影響他們的內心力量。這一切包括兒童所目睹的所有的道德和不道德的、有意義和無意義的行為。”(魯道夫•史坦納《兒童的教育》)早期學習與兒童的物質身體和感官經驗有著廣泛的聯繫,因此,兒童周圍的物質環境,無論是室內的或者是戶外的,都應該是能夠為兒童主動的自我教育提供有益的、豐富多樣的機會的。通過綜合各種元素以及引導他們進入一個有意義的、可理解的、和諧的和秩序,成人給低齡兒童營造的環境必須是一個他們能理解、感受和能活躍意志的。這一環境為兒童的各種感覺的統一發展提供了基礎。兒童在無意識中體驗著愛、關懷和意圖,以及通過教室的佈置和各種各樣材料等這些“外在”的東西所表達出來的意識。這些內在品質為孩子的成長創造了一個道德的基礎,這個環境就是豐富心靈和滋養的。成年人不僅創造空間環境,同時也有時間環境,同時通過節奏和重複創造出一個充滿愛意和活力但有序的“呼吸”,通過這個健康的呼吸過程,兒童在與外部世界的關係中獲得了安全感和自信心。

    這裡我們要提的問題是:1、 在兒童早期教育的課程裡是具備了有序、關懷、透明和有意義這些特點?外在的設置和各種材料所展現的是什麼?2、 兒童所處的環境是否能使其有各種的機會在觸摸、自我運動、平衡和生命感等方面的發展得到滋養?◇ 每天的所有活動是否按時間順序貫穿成一個健康的流程,而且在整個的流程當中,所有的轉換都是盡可能地做到了無痕跡;◇ 在進行更多內心的、聆聽感受的同時,是否也同樣有機會讓兒童進行更多的生動的、愉悅的身體活動?而且是否包括了大組、小組以及個體的活動? 

 

    3.具有創造性的、藝術的體驗~

    “要成為一個真正的教育者,最根本的是能夠發掘工作中的真正的美的元素,把一種美的特質帶進我們的任務當中……如果我們能夠帶來這種美的元素,那麼,我們就開始接近兒童天性中所表現出來的東西。”(魯道夫•史坦納《現代教育的藝術》)在兒童早期教育的課堂上,教育的藝術就是生活的藝術,老師就像一個藝術家,她能感知和聯繫兒童與其日常生活中各種活動之間的關係,她是每天、每週以至每個季節的節奏的“編曲人”和“編舞者”,在教師的“安排”下,兒童得以在他們的生命構造過程中自由地呼吸。同時,教師通過一些活動,讓兒童有充分的藝術體驗,這些活動包括:唱歌、樂器演奏、身體的運動與姿態(包括節奏遊戲和韻律舞)、演講與語言練習(包括童謠、詩歌和故事) 、泥塑、濕潤水彩繪畫與素描、木偶和線偶戲等。在這裡,我們要問的問題是:1、藝術是以何種形式存在於幼兒園、教師和孩子們的生活當中?2、時間的有節奏的流動是如何形成的?3、教師是如何將家務活動和各種工作過程巧妙地、藝術地聯繫在一起?4、教師的創造力和藝術化的經驗是如何通過幼兒園的各種裝飾和玩具呈現出來?5、兒童的玩耍是否通過其形象化的描述、其社會關係的表現和其過程表現了他們的創造力和藝術性?6、教師對待不同孩子的方式是否可行並富有想像力?哪一種想像能力貫穿於她的工作當中?7、教師是否一直致力於自身的創造性和藝術性的培養?她是否不斷地努力加深自己對藝術的理解和體驗?

 

     4.可供幼兒模仿的成年人有意義的行為~

     幼兒園老師的任務就是編排幼兒園的日常生活各種實踐活動,使其適宜於兒童在玩耍中模仿……兒童在幼兒園裡的活動必須源自於生活本身,而不是來自成年人用理性化的知識“構想”出來。幼兒園最重要的工作是使孩子們有機會直接模仿生活本身。 (魯道夫•史坦納《兒童成長中的意識》兒童並不通過指令或警告來學習,他們的學習來自模仿……如果兒童周圍的環境有適當的光線和色彩,將有助於他們視力的發展,同時,如果兒童能在他們的周圍環境中看到一些符合道德規範的行為,那麼在他們的大腦和血液循環系統裡,就能為構建一個健康的道德感打下一個物質的基礎。 (魯道夫•史坦納《兒童的教育》)真實的、有意義的、有目的且適合兒童需要的工作,是那些依照兒童本質的、天生的需求,具有明顯的教育意義的活動。因此,教師不應該“構想”和設計兒童的活動和教學計劃,而應該把注意力放她自己的有意義的工作上,通過在教室這個“家”裡的各種活動來滋養每一天和不同季節的生活,這些活動包括:烹飪、烘培、園藝、洗衣和清潔、對環境中的各種玩具、材料的創造性使用和整理以及對兒童的身體的照顧。這樣就能創造出一個自由的環境和氛圍,使每個孩子的個性都能被喚醒,這並不意味著兒童只是簡單地重複外在的來自成人的行為,而且讓他們去體驗內在的行為態度,包括了投入、關注、決心、注意力和成人的創造精神。在這之後,每個孩子就會通過創造性的、自由的玩耍以及積極的運動,按照個體的內在需要和能力自由地扮演符合他們自己身份的各種藝術角色。在這裡,我們的關注的問題是:1、成年人的有意義的行為是如何貫穿於室內和戶外的小組活動之中?2、教師或其他照看兒童的成人是否表裡如一地充滿熱忱,藝術化地對待生活和工作?3、在一個創造性的過程中,教師是否展示出相關的藝術性?4、教師的教學活動是否真正地具有意義和目的性?是否具體適宜於兒童掌握的邏輯秩序?5、兒童是否通過他們的玩耍來模仿成人的工作? (這裡所關注的並不是教師的外在行為,而更重要的是她工作時的內在態度)6、兒童在他們玩耍中表現出什麼樣的特質?

 

    5. 自由的、充滿想像力的玩耍~

     “在兒童的玩耍中,我們只能提供一個教育的環境。兒童在玩耍中所獲得的教益根本地來源於其自身的活動,這些活動本身並沒有固定的規則可循。玩耍的真正教育價值來自於我們對規則、規律以及各種教育理論的忽視,讓兒童自由發展,不受束縛。”(魯道夫•史坦納《人智學背景下的自我教育》同時,還有一個貌似相關的表述:“在玩耍中給予一定指引是感覺教育的根本任務,被喻為是一種適合人類的教育的藝術……一個兒童早期教育工作者必須鍛煉自己的觀察能力,發展自己的藝術眼光,通過觀察每個兒童的玩耍,發掘他們的獨特性。”(摘自魯道夫•史坦納在1921年2月24日發表於荷蘭Utrecht的未經翻譯的演講)

 

     幼兒通過玩耍來學習,他們的玩耍完全是以一種獨立的方式進行,並不受制於他們的心靈和精神的獨特的結構,也不受制於他們對於所處的外部世界的獨特體驗。同時,每個孩子獨特的玩耍方式也許會給們展示出他/她的“命運”是如何與一個成年人相連的。教師的任務是如何創造一個環境,盡可能地使兒童進行健康的玩耍,這個環境包括周圍的物質環境、教室的裝飾和各種玩具;同時還包括了教師所控制的各種環境因素:活動的社會環境和社會交往、內在的、精神上的思想、目的和想像力。

 

     關於兒童在幼兒園裡的玩耍,我們要關注的問題是:

1、兒童玩耍的質量和持續性如何?玩耍是否是主動的、活躍的、健康的和具有創造性的?

     兒童的玩耍是否是自發的、高度投入的?同時具有社會性和獨立性?

2、在幼兒園中自由玩耍的主題和呈現形式如何?

3、玩具是否給提高創造力、社會交往和身體的運動的發展提供了多樣的、無限的可能性?

4、有沒有充足的機會進行廣泛的戶外活動?與室內活動相比,兒童在戶外活動有什麼區別?戶外活動和室內活動的時間如何分配?

    6. 對童年成長力的保護~

      “雖然對於每個人來說,在其日後的生活中,保持完全的清醒狀態是非常必要的,然而,就孩子而言,在他們的童年的早期時代,應該允許他們的想像力盡量長時間地處於一種平和的、做夢一般的狀態,因為,如我們能讓他們的器官以這種非智力的方式成長,那麼在他們以後的生活中,他們的智力就會得到很好的發展,以適應現在社會的需要。”(魯道夫•史坦納《現代教育的藝術》)兒童的這種活躍的、白日夢一般的意識狀態必須在其童年時代的早期得到肆意的發展,這就是說,教師要盡可能避免使用口頭的指令,而通過她的態度和行為給孩子一個模仿的榜樣,通過熟悉的節奏和活動給孩子一個環境減少對口頭指令的依賴,故事、歌曲和遊戲中各種簡單的、原始的比喻給予兒童一些“可消化”的體驗,並不需要他們在智力上的判斷和解釋。

      這部分的問題是:

1、教室的氛圍是否有助於培養兒童充滿想像力的、仍然處地沉睡狀態的意識?

2、兒童是否完全沉浸在玩耍當中而不需要成人的語言的命令和指引?

3、玩耍的過程是否連貫還是會被打斷?

4、小組活動當中是否普遍存在“團隊意識”,是否做到給孩子們提供多種的選擇,讓他們輪流選擇玩具,而非對個別孩子單獨地給予特權?5、是否通過每天的節奏和順序來引引領孩子的生活?孩子是否需要詢問接下來要做什麼?

6、教師是否通過自身的活動邀請孩子參與如圓圈活動、手指遊戲?還觀望等待以判斷孩子們是否“準備”妥當?又或者是教師需要用語言來解釋接下來的活動?

      7.感恩、敬畏與好奇心~

      兒童只有通過目睹成人在獲得來自別人慷慨的給予時流露的感恩之情,以及如何表達這種感受時,感恩的心態才會自然而然地在他們的心中形成。如果一個孩子說“謝謝”時是自然而然的,不是為了回應別人的期望,而僅僅是通過模仿時,那麼這一切的發生將使兒童的終身獲益良多。由此,一種對整個世界的廣泛的包容的感恩之心會得到成長,這對感恩的心態的培養是至關重要的。 (魯道夫•史坦納《兒童不斷變化的意識》)有了這種早期的對周圍的一切充滿感恩之情的體驗,深深地蘊藏在每一個兒童內心深處的愛的種子就開始在塵世間萌芽了。如果我們能在生命的開始階段就在兒童的周圍營造出一種感恩的氛圍,那麼,由此引發的對世界、對整個宇宙、對自己能來到這個世界上的感激之情以及豐富的、溫曖的、真誠的感覺就油然而生……包括了:正直、誠實和真摯等等。 (魯道夫•史坦納《兒童不斷變化的意識》)這是使兒童把以下各種品質培養成能力的基礎,包括了:深刻的、親密的愛、長大以後對承諾的信守、奉獻和忠誠、真誠地讚美他人、強大的精神力量、對宗教信仰的虔誠以及自覺地全身心投入到對整個世界的服務之中。

     這裡我們要注意的問題是:

1、感恩、敬畏和好奇心是如何存在於幼兒園生活中的?

2、它們是否來自成人和兒童的自然的表達?

3、它們是否是自發的、真誠的和愉悅的?

 

      8.快樂、幽默和幸福~

      蘊涵於兒童身上的和存在於周圍環境中的快樂,對於塑造兒童的身體各個器官的力量是不容忽視的,這要求教師本身是快樂的,而且最重要的是教師的真誠、自然的愛,這種無條件的愛帶著溫暖流入了兒童成長的物質環境中,或者我們可以說它“孵化”出兒童身體的各種器官(魯道夫•史坦納《兒童的教育》)如果你整天板著面孔,有意讓孩子覺得你是一個脾氣暴躁的人,這會傷害那孩子一生,你的教學計劃是什麼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是什麼樣的一個人。 (魯道夫•史坦納《童年的王國》)

這部分我們的問題是:

1、幸福和快樂是否存在於兒童群體裡面和他們的教師身上?

2、老師在努力保持幽默感、快樂和“真摯、自然的愛”的方面的認真和嚴謹程度如何?

3、教室裡是否有快樂和大家都開懷大笑的時刻?幽默感是怎麼存在於孩子們和成年人當中的?

 

     9.成年看護者本身內在發展的方向~

    對於換牙前的幼兒來講,教師本身的為人是最為重要的。(魯道夫史坦納《教育的本質》)對於一個覺醒的兒童早期教育工作者來說,她的靈魂深處會產生以下的這些感覺:我現在對這一個孩子所做的一切,將影響到他整個成年的過程,通過何種教育方法和教學原則能使他掌握各種知識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內心建立起來的深深的責任感以及我們對整個世界的看法和我們的生活的方式。 (魯道夫•史坦納“當今世界的教育”1920,6,10)現在讓我們再來看看兒童早期的精神環境:存在於幼兒教師身上的思想、態度和想像能力,這個隱藏於教師外部行為背後的無形的領域對兒童的成長有著極大的影響。這一精神環境包括了對以下觀點的認知:兒童是一個“身體、心靈和精神”組成的三元體,他通過對地球生命的不斷重複而達到進化和發展。這一認知是幼兒園的日常活動和兒童和教師之間的關係理論基礎。

     因此,除以上面我們提到的問題以外,我們還要注意的問題是:

1、一個教師在自我成長和成為一個兒童早期教育工作者的過程中個人的內在發展如何?

2、幼兒教師如何基於精神的基礎培養她與孩子之間的關係?

3、幼兒教師如何與同事合作,營造一個精神的環境,推動和加深對兒童和人類發展的研究?

4、教師是否努力工作,使她所照看的兒童不因她的個人生活未決事項而受到影響?

5、教師是否充滿慈愛和道德正直?她的內心和外在行為是否體現了健康的社會價值觀和道德觀?她是否努力使自己成為值得孩子模仿的對象?

6、教師是否愛孩子?她是否致力於與家長、同事和整個社區建立一種健康的、互相關懷的關係?她是否熱愛自然以及兒童身上體現出來的世界?

7、在個人成長的旅程中,教師如何看待她與自己的過往、現在和將來的關係?這是一個對於成年人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意識的獨立發展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領域,因為在這個領域裡我們的觀察很難做到客觀,然而這個領域最終卻可能對兒童的成長產生的影響最大。對兒童的影響不僅是我們的外部行為,還包括隱含在這些行為背後和通過這些行為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力量,因此,最終對一個孩子的成長影響最大的我們如何去做人----我們將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和如何成為那樣的人。

 

      結語因此,本文所稱的所謂“本質”是從自然的角度來定性的,最重要的是它們不是通過“最佳的實踐方式”來塑造一個人,相反,它們是通過闡述內在品質來使教師著重培養兒童的健康發展。這些內在的品質可以有各種的表現形式,這些表現形式根據不同年齡段和不同性格特徵的兒童群體、不同課程的特徵(如幼兒園、兒童遊戲中心、特別託管課程等)以及不同的實施環境(如城市或鄉村、家庭、學校或託幼中心等)而不同。華德福的早期兒童教育採用了許多不同的實際操作方式,如節奏和節日慶典、各種玩耍的材料、歌曲、故事,甚至教室牆壁的顏色、教師的穿著或小吃的菜單等等,這一切或許會被誤認為就是這種教育的“本質”,這樣的結果會導致一些令人莫名其妙甚至混亂的現象的產生:一張“冬天之王”的自然時間表會出現在一個熱帶地區幼兒園的“冬天”,或者是黃頭髮、粉紅皮膚的玩具娃娃出現在一個學生全是黑頭髮、棕色皮膚的學校和人文環境當中‧‧‧等。

     這些現象暴露了一種教條的、不切實際的傾向以及僅從外表去生搬硬套。與這種教條、僵化的做法相反的是另一個極端,人們會把華德福教育賦予每個教師,對其所擔負的早期兒童教育課程的實際操作形式的決定權,誤解成教師可能根據個人的喜好或風格來隨意決定該做什麼,這樣一來,又產生另一種危險的傾向,那就是兒童發展的客觀需要沒有得到足夠地重視。這兩種極端的做法對兒童的成長都是有害的。作為一個華德福兒童早期教育工作者,我們要不斷地努力在兩個極端之間尋求一條恰當的、具有普遍意義的適合人的成長的道路。

 

    魯道夫•史坦納博士曾經在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給第一個華德福幼兒園的教師伊麗莎白• 格林麗尼斯一些建議,以下選自其中的一段摘錄:

 

    觀察孩子,積極地思考,跟隨自己的直覺,超越模仿。

 

     今天,作為華德福早期兒童教育工作者,我們面臨著不斷地保持著創新的挑戰,我們要主動地去觀察我們所照看的孩子,用我們的思想去引領他們,努力地尋求有意識的和藝術化的工作方式去給他們創造一些有助於他們的發展的經歷。我們對這一工作的熱愛讓我們對自我教育和在社區裡進行改革的重要性保持清醒的認識,我們對兒童和人類發展的不斷的研究,我們自身的藝術和思考的實踐活動,我們通過人智學指導我們的工作以及我們獨立工作或與他人合作等等,這一切都是華德福兒童早期教育實踐的本質因素。在此,我們深深地體會到,在這個旅程中我們並不孤獨,我們會彼此相遇而互相支持,這些具有強大的精神力量的同伴的支持,使我們能夠邁向自身的不斷發展,邁向華德福教育所追尋的新的文明。

 

蘇珊•霍華德,北美華德福教育協會(WECAN)聯絡員,國際史坦納/華德福兒童早期教育協會(IASWECE)聯絡小組成員,美國日橋學院(Sunbridge College)兒童早期教育業餘課程負責人,同時她還是北美華德福教育協會Mentoring Task Force 的成員之一。本文選自即將出版的Mentoring Task Force的會刊。

Source from : Gateways –a Newsletter of the Waldorf Early Childhood Association of North America (Fall/Winter 2006, Issue 51)

 

 

10505362_822560924422638_7079014057940884070_n  

10557256_10152576388439826_3653623260400043770_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輔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