輔仁幼兒園部落格~歡迎參觀~
位於苗栗竹南~一所誠懇、務實的幼兒園~輔仁座落在竹南鎮的文教區,是一個鬧中取靜的好所在。旁邊緊鄰博愛公園、竹南國小;附近有大片的農園、安全的社區街道可供孩子散步、觀察與探索;距離鎮立圖書館、美術館、竹南高中路程只要5分鐘,社區資源相當豐富。非常感恩,我們不僅隨時可以接觸大自然,也擁有充分的社區資源可資利用。

目前分類:晨圈 (2)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轉載自2014-12-22 華德福教育

很多人都非常關注華德福幼兒園裡的晨圈。在幼兒園,晨圈是最重要的活動之一。那麼到底什麼是華德福晨圈呢?它都包含哪些內容?其意義又在哪裡呢?希望本篇文章能讓不清楚的人有個初步的了解。

 

 

什麼是華德福晨圈

什麼是晨圈,從字面意義上來說,通常在早晨做的活動,是個圓圈的形式,所以叫晨圈。晨圈是一個聚合的儀式,讓來自不同家庭、不同環境的孩子之間建立連接,感受彼此的存在,感受進入到一個團體當中。人類的許多文化中都有晨圈的踪跡,非洲,希臘或中國的少數民族在節日或平常都愛圍成圓圈誦讀歌唱。在晨圈中孩子們能感受到自己是集體的一部分,同時也能更好的去感受活動本身。不光是幼兒園,華德福學校裡小學甚至高中都會做晨圈,當然不同階段的型和意義不一樣。

DSC_1369  

 

 

當然也有個別的情況不是早晨做晨圈,比如親子班的下午班,有的幼兒園離園前有個回顧就照著晨圈的內容做一個簡短的下午圈,有的幼兒園會做再見圈,就是以圈的形式唱歌、做手指謠,和小朋友說再見。

 

書裡面有很多的詞描述這種活動,circle 、circle time,在美國叫ring time,都指的是這種圓圈活動。

 

做晨圈的地點

 

晨圈通常都是在教室裡做的,因為做晨圈活動需要集中精神,教室可以幫助達到這種效果,孩子在教室裡會覺得安全、溫暖。也有特別的戶外圈,在特別的時刻,比如說春秋來了,某一個節日的慶典,但是整體來說,做晨圈活動最好是在室內。現在在德國很多的幼兒園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戶外,他們正在做這種探索,所以也在戶外做晨圈,但是在戶外做晨圈需要老師能夠把握,有很強的掌控能力。

做晨圈的時間

做晨圈的時間也沒有一定的,有的是孩子來齊了就做,有的是先在戶外玩耍再進教室做,要結合孩子和老師的情況做選擇。像我們在海南比較熱,早上相對涼快一點,一般都是選擇先在戶外玩耍,然後再進教室做,有的地方則是相反的,早上太冷了,先做晨圈,等到暖和一點了再到室外去玩耍。所以這個都不是機械的,可以根據具體的情況來調整。

晨圈一般持續5—30分鐘時間,孩子越小時間越短,不管孩子多大,30分鐘的時間已經是上限了。

晨圈是每天早晨都要做的,這是幼兒園活動的核心內容,每天同一時間重複這樣的活動,對孩子的發展非常有好處。

華德福晨圈的意義

魯道夫·斯坦納告訴我們,要研究一棵植物,我們需要探究它與土地的關係——圓圈也需要用同樣的方法。你不能孤立地看待它,要關注它與整體的關係。

幼兒園中圓圈活動的任務是帶來健康的吸入與呼出。幼兒園的早晨可以看作是一幅有山峰有山谷的風景。我們不想要到處都是懸崖!但也不想要一馬平川。懸崖與平原之間需要轉換,那種流動式的轉換,而這些都通過模仿發生。我們希望孩子通過模仿進入所有的生活,讓夢幻的意識得以繼續。這並不意味著處於恍恍惚惚的夢境中,而是自自然然地參與其中。就如做夢時你不會去分析夢一樣,孩子只是去做。正是有了模仿,現實才能與夢幻的意識連接起來,如果沒有這種模仿,孩子就不能真正地進入當下。

我們不想為了取悅孩子去做,但是我們嘗試把活生生的家庭活動帶進來——照顧環境和其它生活中方方面面的活動。

晨圈是幼兒園生活的微觀反映,而幼兒園生活則是生活的微觀反映。那應該是喜悅和從容的時間——在平和和安全的感覺下的那種從容。讓我們在這種背景之下來看晨圈,包括不同年齡孩子的需要,紀律和節慶的圓圈。

華德福晨圈的設計理念及組成部分

內容:晨圈應該是和諧的——一個主題之下,一個部分接一個部分。首先要選擇主題。最明顯的是一年的變換。在外面自然的環境裡動物和植物都在做什麼,人與這種季節的變換又有什麼關係?一年中不同的時間有什麼不同的氣氛和工作?現代的孩子無法像從前的孩子那樣有機會接觸典型的人類生活的圖景(因此需要透過晨圈活動帶入這樣的圖景)。另一方面是去理解各種節日是如何跟當前的季節結合在一起的。這是一種將孩子引入生活的一個很好的方式。

在計劃圓圈時,應該考慮相反的氛圍——歡喜和悲傷,幽默和不誇張,強健的和柔和的,等等。同樣的,動作也應該是兩極的——快和慢,上和下,大和小,擴展和收縮,等等。這些兩極化的動作為圓圈帶來生動多樣的內容,而且當孩子熟悉了這個圓圈後也更容易做一些變化。

可以以流水式的方式引入歌曲和詩歌,如每次只說兩小行的詩或類似的。最好能重複,這樣孩子可以更快地學會。當孩子熟悉後就不用重複了。

設計晨圈的時候,這種重複也要用到。可以以一個主題開始,然後幾個星期後再做一些增加。比如在收割的時候,你可以在開始的幾天做收割,然後再加入捆綁,等等。不需要每次都從最開始的時候開始——當圓圈變得長起來的時候可以從其中一些部分開始。

在耶穌降臨節的時候所有的東西可以都是新的。否則,一個圓圈可以慢慢地改變,比如加入一首或兩首的歌。對於年長的孩子,他們不想一天接一天總是做著一模一樣的東西——一樣的主題但又不會每天都是相同的內容。

音樂:我們需要第五音階的氛圍。不光是無音的氛圍——我們還需要去看音樂的品質。音樂應是夢幻的,同時又是純淨,簡單高質的——美麗而相配的。民謠的旋律通常都很美。如果老師能適應五音音樂最好唱五音的,孩子們唱起五音的音樂比較容易。老師需要時間和耐心,這樣的音樂能真正給年幼的孩子帶來滋養的。

節奏的任務很重要。在上學之前,孩子通常不能有節奏地走路和拍手,但是我們需要有這樣的節奏。我們需要看我們說話和唱歌的節拍。孩子內在的拍子比成人的快,所以我們需要選擇適合孩子節拍的。

孩子喜歡手指遊戲,但是不用很多。高質量比數量更重要。有時候用童謠挺好的,然後你自己尋找合適的動作。尋找創意地使用語言和合適的動作。

通常,一周中的三天可以做一個完整標準的圓圈,然後可以有一、兩天做有唱歌遊戲和童謠的,或者,如果標準的晨圈不是很長,那也可以在那之後做一個歌唱遊戲。有一些圓圈遊戲可以穿上一些服裝去做,不過我們發現圓圈時間沒有特別的服裝可以做得更好。帶服裝的圓圈遊戲有時候也會做,比如在故事時間做耶穌誕生表演時,三個國王的表演或者白雪公主的表演時。

圓圈的形式:跟年幼的孩子一起做時,圓圈通常會變成“葡萄藤”一樣。對於年幼的孩子而言,這是可以的。年長的會糾正年幼的孩子,但是你無需期待孩子那樣去做。當做唱歌遊戲時,牽手可以自然而然地形成一個圓圈。這樣的形式可以慢慢地引入,以適應不同年齡段孩子。

圓圓合一的形狀,沒有開始也沒有結尾的圓圈有著它的意義。這種合一對於年幼的孩子很好。對於年幼的孩子,要他們繞著圓圈走動要求太高了,所以通常不在幼兒園裡做,因為它會帶來一種放逐的感覺。同樣的,我們也不會只把一個孩子放在中間。如果一個圓圈遊戲要求有人在中間的話,老師會先讓一個助理老師帶著一、兩個孩子站在中間。隨後她再讓兩個或者三個孩子去到中間。如果你想做中間有一個農夫,那可以讓兩、三個孩子做農夫。

在圓圈時間,老師的角色跟早上的其它時間是不一樣的,老師是設定拍子的人。她可以帶入和諧和改善的東西。她的聲音必須清而純淨,帶著輕輕的聲調,但又不會太低。還有,老師不應該用帶著顫音的那種“歌唱家的聲音”,而是要用自然聲,這能設定合適的氣氛。孩子對聲音的音調非常敏感。

動作也非常重要。一群小孩子去做出很好的動作是很難的。我們的動作必須從心裡出來。參加音語舞課程對此很有幫助。幼兒園的動作通過尋找目標物體或者目標動作的質量找到自己的形。從一個動作過渡到另一個動作,不要用太多或太複雜的動作。如果動作太多的話孩子很難跟上的。總是通過想像去找出動作,並且總是在說或唱稍早一點點的時候開始動作。這些可以幫助孩子去模仿。

紀律:原則是每個人都參與到圓圈中來。我們都一起做。你的內在需要帶著這樣的想法。也許有某個孩子在開始的時候真的不能做到,那也沒有問題,他們可以安靜地看,直到他可以加入了,他就會進入。

我們都喜悅地加入。好的內容是良好紀律的基礎,內容好的話甚至不需要老師去維持紀律。嘗試設計一個合適的圓圈,更有彈性一些。真正的通過模仿來設計。

圓圈時間不應該當作一個“展示和講”或“討論”的時間,因為這太覺醒了,會影響孩子的情緒。早上有合適的時間讓孩子與其他孩子或老師分享家裡的事情,一旦建立起這樣的規律,孩子就能完全進入圓圈的活動。 


輔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 緣起:愛的分享
孩子從天堂來到人間,透過敏銳的感官和周遭的世界相遇,
照顧者的保護和愛,是他們進入人世的橋樑,
這段成長初期,穩定、和諧和愛的精神環境,是幼兒成長重要的保護膜,
因為他們的感官是全然敞開的,幼兒會帶著意志力專注傾聽複製所有的聲音。
而有品質、穩定的聲音,會在孩童的內心中創造出靜定的空間,
使孩子的心性更安穩,這樣的環境需要成人有意識地營造。

二、 幼兒為何需要五聲音調歌謠

五度音階和諧的歌曲旋律是最順應自然心性的誘導,
加上照顧者帶著平和心情、笑容,時時以歌唱音樂潤澤彼此的生命,
孩子的心中也會生出厚實的力量。
因此,我們創作出五聲音調的歌謠,用歌唱出四季的美,
用歌唱出故事的意涵,用歌唱出動手工作的生活節奏,
例如冬天的火呀,冬天的雨呀,春天的花與新綠,
夏日的豔陽與活潑的生氣,秋天金黃的豐收等等。
讓孩子無意識中接收存在於土地宇空的美好。
讓孩子們在五聲音調歌謠引領中,經驗自由遊戲、偶劇故事、藝術活動和手工,
滋養著大人及孩子,更在四季變幻的韻律中,認識自然之美;
在全年的慶典中,領會常民文化的傳承。

上課日期:4/18(星期六早上)9:30~12:00
講師:呂佳靜
呂佳靜(阮粲),自小愛唱歌,浸泡在合唱團中。畢業於台灣國立藝術學院(今台北藝術大學)音樂系,音樂研究所,除西方打擊樂、鋼琴、交響樂團的學院訓練,亦涉獵多元樂種,如中國的古琴、京劇鑼鼓、印尼的甘美朗樂團、加勒比海的鋼鼓樂團、當代音樂劇場、台灣道教儀式音樂等。
與音樂同好組「粲音集」下鄉演出,以福佬語歌謠為基調。
2007年接觸華德福教育,翌年開始五聲歌謠創作之路,置於網路分享。作品涵蓋:合宜學齡前幼童,較為夢幻的故事歌謠,或詠唱四季以及簡易的工作歌等等。
學齡後因應課程的需要,有數學課的「數字之歌」、「四則運算精靈歌」,有語文課的「部首故事歌」,「部首筆畫小歌」,有藝術、烹飪、農耕、建築等各式工作歌,有季節慶典故事歌,各類儀式歌曲等等。讓孩子順著音樂的流進入生活與學習的步調。
2012-13年在台灣舉辦六場「音樂分享會」。
2013年與人智學同好籌組「一釐米文創協會」任理事長,錄製「四季選歌」cd

經歷:森林小學音樂教師、國立藝術教育館講師、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合唱老師

_MG_5367  

IMG_5412.JPG IMG_5379.JPG IMG_5385.JPG IMG_5389.JPG IMG_5395.JPG IMG_5399.JPG IMG_5410.JPG  

 


輔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