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自台北史代納學校網誌~撰寫 / 蕭志暉老師
絕大部份人們的童年記憶,玩遊戲的時光總是最讓人記憶深刻,反而對於在學校教了什麼卻沒什麼印象。還記得小時候射橡皮筋、玩跳繩、彈彈珠、跳房子、玩紅仔標、酒瓶蓋、打棒球等等,這些看似簡單的傳統遊戲,卻是孩堤時期百玩不厭的東西。不過如果讓孩子都在玩而不用上學校,似乎也很難讓現代的父母接受。另一個問題是這些傳統的遊戲似乎已經不在國小的孩子間流傳了,取而代之的是現代的電子遊戲機和線上遊戲,幾乎佔據了兒童的遊戲時間以及聊天的話題。這些現代的電子玩具,讓現代孩子的處境更加嚴峻,很多研究指出現代兒童的行為問題和這些現代的電視、電腦的發明有高度的關係,如過動兒、注意力不集中、人際關係不良、網路沈迷、被動創造能力下降等等。因此,有兩個問題需要釐清:第一,是遊戲的特性和學習的關係;第二,傳統遊戲和現代電子遊戲的不同是什麼。
遊戲帶給孩子自信與勇氣
首先我想要來看看孩童的遊戲與學習的關係,我們有可能創造一個遊戲般的學習環境嗎? 回想我們過去學習經驗,老師們太重視教與記憶,而忽視了玩的重要性,大人們甚至是對孩子喜歡玩這件事是有敵意的。不過如果我們可以不帶成見地去看孩子內在的心理需求的話,我們可以知道大人的“教”的過程,其實是讓孩子變得被動,而孩子的“玩”卻可以讓他們變得主動積極。
而遊戲可以讓孩子得到怎樣的能力呢?我們可以來看看孩子們很熱中於一個稱為 “電力公司”的團體遊戲。遊戲規則很簡單,分甲乙兩隊,各有一基地, 基本規則就是慢離開已方基地者可以捉先離開對方基地的人。不過當先離開的人再回到已方基地後充電, 就成為後出的人,便可以去捉原先對方追他的人。這個遊戲甲乙兩隊若各只有一個人時,就很像兩隻鬥魚在界定邊界的過程。我們可以觀察到參與這個遊戲的孩子,會鼓勵孩子發揮勇氣和膽量的特質,當愈遠離己方基地時,就愈危險,隨時間和熟練技巧的增加,孩子會愈敢遠離已方的基地,若兩隊各有二人以上, 遊戲就會逐漸產生多變的遊戲模式。在多人玩法時,孩子需要發展出合作和觀察的能力。玩這個遊戲的兩方需實力相當,才會好玩,若實力差太大, 很快的就會有一方不想玩了,因為一定會輸的遊戲沒人會想玩。剛開始的時候,孩子總想和跑得快的小孩子同一隊,但他們很快也會發現當能力強的都在同一隊,遊戲很快便會結束,變得一點也不好玩。隨著時間過去,慢慢孩子發現到 不同孩子有不同的能力,比如有些孩子雖然跑得比較慢,但因為身子軟可以將雙腿伸展成一字形,因此在被對方捉到的時候,可以增加俘虜隊伍的長度,來增加被救援的機會,因而也開始大受歡迎。
好遊戲的特質
在我的觀察中, 好玩的遊戲通常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規則簡單明瞭, 只要符合規則的變化都是允許的。而且規則可以因環境條件而調整或增加,因而產生進階的版本或新玩法的可能。
第二,需要運用到全身上下的協調,和自我技能的挑戰以達到成功(或獲勝)的目的。
第三,強調合作的模式,需要經由討論與合作,孩子藉由彼此不同特質的合作,因而提昇獲勝的機率。
當然老師以教育的觀點,希望孩子能發展合作的能力,但大多數的遊戲都具有或多或少的競爭性,也正因為競爭性而產生遊戲的張力。只要老師適當地導引孩子,不要太在意輸贏,這只是遊戲,過程有趣才是重點,結果總是有輸有贏, 下次努力再玩一次就好。當然,還是常會看到孩子輸不起而發脾氣,但這不正是遊戲可以提供給孩子一次又一次練習和學習的機會嗎?
遊戲有許多的好處,但並不能全然取代課堂的學習。我比較把兩者視為左、右兩手間的互相合作關係。因此,我會把遊戲的特色,用在教學的過程當中,讓學習變得有趣味。比如在主課程的晨圈中,我喜歡進行玩沙包和跳繩的活動,把詩詞、韻文、童謠、繞口令, 甚至乘法表帶進其中。並將遊戲的競爭性,導引為對自我的挑戰,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提高。但課後的自由遊戲,與課程中的遊戲,還是不一樣。自由遊戲較能讓孩子自由地玩和發展。而上課的遊戲,比較是在老師規劃的目的之中。兩者都有其重要性,就如吸與呼的節奏一般,同等的重要。
下次繼續討論, 有關傳統遊戲的特色與現代電子遊戲所產生的問題,以及解決之道。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