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莉法.奧本海默(地球上的天堂作者)來台一週上課筆記~12篇~
 輔仁美珠園長 紀錄整理-11
    
創造性遊戲的定義 

      "遊戲"等同於"愛",是人類生存很需要的,跟"愛"一樣很難下定義。100年前就有科學家想要去定義何謂"愛",但是它跟"遊戲"一樣很難定義。所有哺乳類動物都會遊戲,爬蟲類就不會。遊戲參與了掌控心魂的腦,就如小狗小貓都會玩耍,透過玩耍才可以學會控制情緒以做出反應,幫助社會化,成為社群的一份子。我們也看過這些野生小動物互咬著玩,但表情是愉悅的。小孩也是這樣,互相滾來滾去、抱來抱去,這個過程也是幫助他們從混亂的動作進入到比較高的層次,來控制他們的肢體。透過打打鬧鬧,越來越知道如何去控制他們的身體。甚至如果他們遇到生氣時知道如何控制不要動手打人,另一方面,也知道生氣時可以透過語言表達出來。

      剛才舉例"被排斥孩子",老師可以示範教導他,他是可以生氣的,但要如何降低情緒,將其轉換為語言表達,而不是躺在地上打鬧。若要拒絕別人也可以不要動手推人,學習用語言說出來。

 

    另外一個創造性遊戲的特質就是~Open ended(結束有很多種可能性)

 

   幼稚園的孩子在玩遊戲時,它們的規則是視情況而變化的,所以老師示範這之中的對話~

甲:我們坐一條船去探險吧!

另一個孩子:那為什麼我們不坐火車去芝加哥呢?

甲:對啊!對啊!我們可以蓋一個火車。

有人說:那我當工程師,我來當提行李廂的乘客。

 

    孩子就是透過彼此語言式的交換意見來繼續他們的遊戲,在遊戲過程中去臨機應變,誰也不知道會演到哪裡,就是在玩的過程中慢慢呈現。所以有的老師或家長,在觀看孩子自由遊戲的過程中,都會驚豔這整個遊戲的旅程,是一步一步開展,卻不知會在那裡停住。

   有一位從事幼教的朋友告訴老師一個例子,在他的班級有五歲的孩子剛學會打繩結,老師的朋友正在做編織,他就跟這位老師要毛線去玩,這個男孩就用羊毛在老師椅子打結,老師問:做甚麼?他說不知道,老師又去多拿一些毛線來,同學也問他:你在做甚麼?他說:不知道,後來毛線綁得到處都是,同學就在毛線之間穿梭,變成蜘蛛了!所以這是一個從"不知道"的"開放過程"開始的遊戲。自由遊戲是可以從充滿不同可能性的"開始",隨過程而變化的。

 

    這些遊戲來自孩子的慾望而成為行為的動機,遊戲被他內在想要的動力驅使去實行,老師可以協助孩子的方法如下:

 

   提供適合的玩具

 

   創造性有一個新的理論:對未來教育而言,挫折容忍力、創造力很重要,因此有一個"缺陷理論",此理論貫穿了有機的概念,這系統涵蓋很多生命,宇宙星空、海洋生物都是有機的,生物多樣性是來自於生物本身的缺陷,每一部分缺陷加上不同缺陷生物的結合變形,又創造不同有缺陷的生命。有缺陷的玩具可以更具有創造性。在課室裡,紅色電池火車一啟動就會跑,其實沒有甚麼創造性。若是有空盒可以裝貝殼、木樁、木塊,可以幫助他創造遊戲;紙盒可以創造消防車,玩過消防車,還可以把它當成潛水艇,若再用貝殼布置場景,女生看到會過來說:

我們要當美人魚,當海嘯來破壞了一切,美人魚用魔法把場景復元了。

    因為整個大地之母孕育出來的都有缺陷,如何得到這些玩具呢?就是來自大自然。例如:芒果心(吃完以後刷洗乾淨,有很多玩法。)  可以收集來好好利用。朋友親戚問老師,你為什麼不教你的孩子讀書寫字呢?老師會說:其實我是在教孩子一種"未完成的創造性理論"。戶外有很多地方,可以多多回收大木板、木塊,類似雪橇的舊家具...等等,來利用。

 

   嬰幼兒玩甚麼遊戲呢?

 

   嬰幼兒會探索自己的身體,他的環境就是媽媽。再長大一點會玩"轉換式遊戲"。約一歲多:會把這一籃的東西,一個個放入另一籃。可以準備一些籃子,將軟木塞或其他內容物放進籃子裡讓他玩,或用碗裝不同材料來讓他舀,從開口較大的舀到開口較小的。三歲孩子玩"象徵性"的遊戲。象徵性的遊戲來至於模仿,也許兩歲的孩子也開始會模仿,孩子拿木頭吐司假裝要吃,有想了一下,這是很大的跨越,不會真的吃下去。所以此階段的孩子喜歡模仿發生在日常生活中的事件。

 

  三歲孩子模仿他們看到的世界,而四歲孩子玩的已經開始超越日常生活與其所接觸的世界,那是自己的想像世界。孩子已經有了批判"我早餐才不要吃麥片,我要吃冰淇林"。四歲開始創造新的,實際生活中沒有人早餐吃冰淇淋的,所以是屬於新的創造,從日常生活中進入到千變萬化的想像領域。他們的遊戲從一開始慢慢地演變成河流,之中是因為有某些元素的加入而演變而成,因此,四歲孩子的主意會以看到的遊具為主。

 

   五歲孩子的遊戲是從內在產生出來的,想到玩甚麼才會去拿來玩,六歲的遊戲就變得更有趣了。六歲以前需要看到教具玩具,六歲以後,因為腦部不同部位的發展,內在的空間已經開始感覺自己。小小孩跟環境是一體的,他們不覺得有甚麼不同,漸漸長長以後才開始感覺有所不同。六歲孩子開始因為想法,而有不同遊戲的方式,他們不用倚賴教室內的玩具而玩遊戲,他們的內在預備要進入小學,而概念式的學習是來自於內在想法的,在心中形成概念。所以他不需要實際存在的玩具或物品,而是以內在觀想到的東西來玩。因此,4.5歲的孩子,地上常常有一大堆玩具,而6歲的孩子就不需要,他們可能只用兩張椅子、幾個物品就可以與同伴玩耍了。

 

   重要的結論

 

    透過遊戲可以發展思考,透個這樣生命的驅力遊戲,慢慢建構她生命的努力。如果孩子在充滿遊戲機會的環境下成長,他的生命力轉化為心智圖像會更活耀。透過各種感官和肢體活動可以幫助他們的思想充滿了生命。史代納先生提到我們應幫助孩子,透過遊戲來讓思考活化。也提到要用我們的心去思考。很多研究也發現,很多人在小時候如果有很多遊戲的機會,他們比較健康、智能高、情緒也很平穩,常有很多成功的例子。

 

1609830_703334386396450_319998905252602331_n

10003469_703334209729801_1606221584766715776_n

10330403_718305008232721_693950185269817902_n

10258986_703335993062956_3114014539168999009_n  10387477_743225752407313_6036087887173695534_n  10455938_743225895740632_4438557373111360781_n  10464277_743217712408117_6009320412196172738_n  1897972_822560844422646_2321450414393016565_n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輔仁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